?凌晨2点,在合肥街头拍下…

夜市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最近,在合肥市大东门片区,

一个自发形成的夜市摊点,

吸引了很多城市夜归人的注意。

凌晨2点到5点,

这里的人间烟火气,

会吸引很多人来打卡消费。

而对于夜市里的出摊人来说,

也在忙碌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

【故事一】
“破产姐妹”摆摊一个月不怕失败

“要来碗面吗?喜欢吃汤面还是拌面,要清淡的还是辣辣的?”凌晨两点半,“10元泡面店”的老板罗健健和程子艺在摊位前忙得不可开交。两人今年都26岁,是好闺蜜,之前在同一家公司直播带货。

现在,她们平均一晚能卖40碗左右,加上绿豆汤和无骨鸡爪,营业额大概在800-900元。

因为还年轻,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她们摆摊。于是,她们就用之前攒下的工资作为初始启动资金,开始了摆摊之旅。她们也自我打趣地将自己称为“破产姐妹”。“挣两三百时,我们就和家人说挣了四五百,挣八九百时,就说挣了一千多。”

在她们看来,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国家支持夜间经济,可以把握好机会,先尝试,再坚持。“失败了也没事,都是在为以后的成功做铺垫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故事二】
老夫妻摆摊,放的是儿子的收款码

在夜市一角,70岁的张泳凤引人注意。虽然满头华发,但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

“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基本上也都是熟客来买东西。卖得好,一晚上能挣到百八十块钱,不好的话,也就十几块钱,但能够保我们俩日常生活就行。”张泳凤和老伴之前已经在步行街摆了20多年小摊。

除非遇到极端天气,老夫妻多年来天天都是如此。不久之前,张泳凤因病去医院做手术,术后只休息了1个月左右,就又重新出来摆摊。

儿子条件一般,每天还要开网约车贴补家用,所以,张咏凤和老伴才不想开口问他要钱。

“我们老了,不太会用电子产品。”让人意外的是,零食摊上摆着的收款二维码是张泳凤儿子的。据说,每个月月底,儿子会把收到的钱给他们老两口。刨去进货要用到的钱,剩下的就是俩人的生活费。

张泳凤说,趁现在身体还能动弹,可以挣点钱维持生计,还能给孙女存点零花钱,已经很好了。“我们打算干到不能动为止。要生活,哪能怕辛苦呢?大家都辛苦。”

【故事三】
10年前选择来合肥,真的没错!

凌晨五点,年近60的张新现还坐在摊位前,对来往探头好奇的顾客们吆喝着。

张新现是六安人,1997年时独自从家乡去上海摆摊卖水果。2013年下半年,又和妻子来到合肥租了门店做餐饮。几年下来没攒到多少钱,夫妻俩就关掉门店改为摆摊,开支小,风险也相对小些。

“摆了一辈子摊,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没问题,时间也相对比较自由,不用受人拘束。”张新现憨笑,虽然日夜颠倒肯定对健康有影响,但也早已习惯。现在孩子结婚安定下来了,自己挣的钱够以后养老就行。

来合肥将近10年,张新现如今已经在街头扎根。眼看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好,自己也很欣慰当初的选择。“城市发展越来越好,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也一年比一年好!”

为了让夜市有序发展,辖区相关部门透露,在重要节点和车流量较大的薄弱时间段,近期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在现场引导管理。下一步,多部门还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夜市规范有序发展,给城市夜生活带来更大的利好。

合报全媒体记者任海怡 邵晓杰/文 王浩/摄

原文链接:https://www.xuanmeishe.net/guide/4966/,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