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沈阳你身边的沈阳的老建筑

你是否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

对她有着无与伦比深刻的了解,

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五里河的微风,沈水湾的鸟鸣;

棋盘山间的湖光山色,北陵公园里的松涛翠柏;

送我们远去的沈阳站,接我们回家的大桃仙……

你是否曾走过她的角角落落,

铭记在这里经历的点点滴滴?

你是否尝遍了她的美食美酒,

亦或对那些被忽略的景致如数家珍?

你是否如他们一样,

也深深的爱着沈阳这座城市?

因为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承载着历史的老建筑吧!

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由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提供

中山路附近的日式建筑

悦来栈,这个可以参考今天发的图片更详细的介绍!

悦来栈,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平区中山路2号,沈阳站前北部。建筑最初为中西合璧式风格。19世纪20年代进行改建,使之与周围日式建筑相适应。该客栈有客房百余间,店内设有会客室,并陈设古玩等。是当时沈阳比较大的旅馆,与沈阳站、沈阳铁路宾馆彼此呈对称形状,构成了沈阳近现代重要建筑群之一。1950年改造为国营沈阳饭店,今为沈阳医药贸易大厦。该处是当时奉天城内中国人经营的最大一家旅馆“悦来栈”奉天分号。

第一届中共奉天市委旧址

第一届中共奉天市委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56号。 该建筑是一栋建于民国初期的两层青砖小楼。1927年3月6月,中共奉天支部、中共奉天特别支部、中共奉天市委先后建立于此。 上世纪20年代的老精华眼镜店。它有两层楼,是当时太原街上仅有的两个中国人开设的商号之一。

1927年初,由任国桢、杨志云、高子升等组建中共奉天支部。3月中共奉天特别支部与之合并,6月中共奉天市委又在此成立。6月29日,市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遂停止活动,转移它处。

萃升书院这个没有了,图片为朝阳一小

萃升书院,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98号,现朝阳街第一小学校西北侧。始建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与铁岭银冈书院、辽阳襄平书院并称盛京三大书院。1736年(清乾隆元年)改为盛京书院并进行扩建。1762年始称萃升书院,成为当时沈阳的高等学府。著名文豪王尔烈、程伟元等均曾在此讲学,各地的优秀学子纷纷前来就学。1901年改为校士馆,后为沙俄军队据为马棚和军营而毁坏严重。1905年为奉天教育总会会址。1928年张学良捐资重建萃升书院,定期发行《萃升丛刊》。日伪时期改称“奉天大同书院”。

萃升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留存至今,现旧址所在地的翠生社区就以它命名。

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奉天支店

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位于和平区中山路98号。钢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现为沈阳铁路分局房产段。这个历史比较厚重!

清真东寺

清真东寺清真东寺位于沈河区市府大路东寺巷2号。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光绪十七年(1891)、1920年、1935年先后进行维修扩建,逐渐形成规模,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寺院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大殿、望月楼、讲堂、宣讲所、沐浴室、殡殓室等。大殿为砖混结构,水泥墙面,正面辟三个拱券形门,是教徒进行礼拜的场所。殿前台阶六级,台基上建抱厦。抱厦由四根水泥圆柱支撑,圆柱顶部希腊柱头,上承阳台。大殿各是一重平面呈六边形的望月楼,是传统式的木构架建筑,三重檐,攒尖顶。一、二层是青砖墙,无柱,开六角形花窗,第三层是木构架,梁枋彩画,楼顶置新月一弯,高高耸起。该寺历史悠久,保存较好,现为沈阳市伊斯兰经学院所在地。

中苏友谊宫旧址

中苏友谊宫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五经街21号,建于1952年,文化建筑。

该建筑为中西合璧式建筑,两层,平面长方形,建筑南侧入口,入口处理中部高,两侧低,中部女儿墙上处理为绿琉璃瓦的檐头,主入口前加三开间绿琉璃瓦大屋顶。该建筑是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是中苏友谊的历史见证。

无垢净光舍利塔

无垢净光舍利塔: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黄土岗上。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清崇德五年(1640)重修。是沈阳市现存较古老的建筑之一。”塔湾夕照”为沈阳八景之一。

该塔为13层密檐八角形砖塔,高约33米。整体可分地宫、塔座、塔身、塔檐、塔刹5部分。地宫在塔座下,乃埋舍利之处;塔座为八角形仰伏莲须弥座,通体砖砌,周边嵌石条,高1.7米,每面宽5.5米;塔身每面都辟佛龛,龛上雕有卷草、海棠花纹图案及造型美观的伞盖、飞天等,龛内凸起的莲座上有身披袈裟的坐佛,龛两侧立有协侍。塔檐下有砖雕斗拱,上有瓦垄,角脊有套兽、坐兽,13层塔檐层层内收,最后成八角攒尖的塔顶。塔顶立前金属刹杆,串有葫芦形宝珠,以8条铁索连着角脊。全塔挺拔壮观。1985年维修时,发现此塔为空心,为全国同类建筑中所仅见。塔内还出土鎏金佛、舍利子、经卷、瓷器等大批文物;并发现圆形地宫,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四壁有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画阿难、迦叶、护法神等。塔中出土大型石函,盖上刻有”维南赡部洲大契丹国辽东沈州西北丰稔村东重熙十三年次甲申四月大壬辰朔冥生十五叶藏”及建塔人姓名、职务等,是研究建塔和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奉天旅馆旧址

奉天旅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道宝环社区中山路163号,建于1926年,商业建筑,该建筑是重要机构旧址,现状保存较好。现为沈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基地处在三条道路的交叉口处,建筑由主体和两侧配楼沿街设计,主体面临满铁附属地的主干道浪速通(今中山路)。建筑主体高三层,两侧配楼高二层,砖混结构,平屋顶女儿墙,立面简洁,檐口处理成西式线脚,窗间墙上有装饰花纹,主体建筑水泥罩面。

德国驻奉天领事馆旧址

沈阳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经街19号,20世纪20年代初建设,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德国早在1907年就在奉天设立了领事馆,但据《东北年鉴》记载,领事馆区域为辽宁全省各埠,可见最初地址不详。而20世纪20年代初,由德国设计并建造的西式建筑,才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经街19号的沈阳德国领事馆的旧址。目前为军产!

北二条路派出所旧址

北二条路派出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42号(太原街邮局西南角),建于1921年,行政办公建筑。

该建筑位于近代满铁附属地商业中心春日町(今太原街)和北二路满铁社宅之间,便于瞭望和观察四周情况,承担着该地区的城区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能。平面形式为三角形抹角,内部空间无分割,平面形式适应了满铁附属地放射状道路和棋盘方格网道路体系叠加形成的三角形地段。二层,平屋顶,檐口线脚收头,仅沿街南立面开窗,开窗简洁现代。

该建筑是近代满铁附属地内日常治安管理的一处办公用房,建筑布局体现了功能与用地的完美结合,是满铁附属地完整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的重要节点。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会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55-1号(旧址为沈阳路三段青年里20号)。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于1913由丹麦牧师华茂山经手创办。此处房产是由本市、全国及国际各地信徒捐助经费所购买的大南门里倒塌的破庙景佑宫。宅地面积6340平方米。1925年在此建青年会主楼,后又陆续兴建了8栋房屋及地下灯光球场等活动场所,房产总面积4253平方米。此楼为青砖砌就的四层洋楼。楼内有宽敞的大厅和木制楼梯、地板,楼内还设有大小教室、讲演厅、游艺室、浴室以及地下室、篮球场等;另外,在院内还设有网球场。它的建成使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在抗日期间有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开展抗日活动的基地。同时在建国后,该楼曾被作为监所。曾被关押人员中包括张志新。阎宝航先生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 自1949年1月1日起,因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办公地不足使用,基督教青年会愿将青年会会所借给东北公安部使用至1953年4月15日,到期后东北公安部并未如期归还。现只剩主楼,其余建筑及灯光球场已被拆除。沈河公安局

刘少奇秘密居址

刘少奇秘密居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2号。其原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惠工街四段宏业南里2号,为修新北站,1992年易地重建于此,建筑面积350平米。易地重建的刘少奇旧居是一栋坐北朝南硬山式青砖瓦房,东侧二、三间是刘少奇当年的卧室、办公室。西侧两间是《刘少奇同志在满洲省委》专题陈列。依照原貌重建的刘少奇旧居卧室内设有火坑,炕柜上叠着家织布的被褥、旧式的皮箱等。办公室内陈列的旧式桌椅、座钟、老式帽筒为展示刘少奇在东北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增添了真实感。在刘少奇办公室西侧的玻璃展柜中,还展出了王光美同志赠送该馆的刘少奇60年代视察东北时穿过的衣服、裤子、布鞋、皮带等。1929年7月至1930年3月,刘少奇同志任中共满洲省委第五届书记时曾在此秘密居住,当时称“西北工业区78号”。重建后的刘少奇同志秘密居址通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连成一片,成为沈阳市开展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200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占地2500平方米,展览面积740平方米。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至1936年1月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旧址纪念馆于1985年对外开放,2003年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

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至1936年1月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以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领导的东北地区一次又一次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士兵运动,发展和壮大了党组织。尤其是在“九一八”战争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勇敢地、卓有成效地组织和领导了东北地区的也是全国第一阶段的抗日战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该馆主要展览内容有中共满洲省委历史陈列、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复原陈列、刘少奇旧居复原陈列、中共沈阳地方史陈列。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为一栋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四间就是1927年至1929年间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

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旧址

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一号,1910年建1912年落成,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沈阳铁路宾馆。该建筑为典型的欧亚风格,与沈阳站、医药大厦彼此呈对称形状,构成了沈阳近现代重要建筑群之一。现为沈阳铁路1912宾馆等。

多铎王府遗址

多铎王府遗址建于三百多年前。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北中街铜锣巷九号,于2012年发现,2016年对外开放。豫亲王府遗址占地面积332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影壁仿制和甬道保护等。如今豫亲王府遗址已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爱新觉罗·多铎(1614-164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主要成就: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灭李自成,破扬州、南京,平定江南等。

豫亲王府遗址2012年被考古部门发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当年努尔哈赤及其妃子居住的汗王宫遗址,两个遗址相距不过20米。此前,豫亲王府惟一保存下来的遗物,是一个小豆红石雕影壁。该影壁高两米、宽4.1米,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图案,极为珍贵,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

东三省总督府旧址

东三省总督府,地处故宫和帅府之间,位于北通天街与盛京路的交会路口,当年在偌大的盛京城,它是仅次于故宫的名震东三省的建筑。这座建筑外部为青砖墙体,内部为人字架木结构,建筑用料选材考究,雕饰精良,为典型的欧式建筑。它是沈阳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呈“凹”形,门前还有对狮和上下马石。从清朝末年的官员到后来的东三省几任总督,再到奉系军阀张氏父子,都曾在这里办理过公务。

盛京施医院旧址

盛京施医院旧址位于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现为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1882年,英国苏格兰医生司督阁受苏格兰基督教会得派遣,来中国从事施医布道工作,1883年创建了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1887年发展为盛京施医院,1906年盛京施医院扩建后,设附属西医学堂,1912年该学堂发展为东北第一所医科大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而且是辽宁地区首批优秀西医人才。

天益堂药房

天益堂药房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河区中街路83号。1824年建立,占地面积约1165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改2层砖木结构为2层水泥预制结构。主要经营中药材及自制中成药,并有中医坐堂诊病。清宣统年间天益堂成为奉天四大名药店(广生堂、宝和堂、万育堂、天益堂)之一。1956年,药店公私合营。“文革”期间天益堂一度称“人民药房”,1980年恢复原名。2009年进行重新改建。

天益堂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方法、良好的信誉,继承发扬了传统中医文化,显示其中华老字号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位于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1906年由赵尔巽创办。最初名为奉天讲武堂。是辽宁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改为“东北陆军讲武堂”,其间还开设了北京分校。

1928年定名为陆军讲武堂,校址迁至东大营街22号。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东北陆军讲武堂宣布停办。

东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等三所军校一起,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军官学校。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培养军事人才最多的教育机构。

解放后,朱瑞炮兵学校、军委炮兵学校、军委高级炮兵学校曾先后设立于此。

中和福茶庄旧址

中和福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距今已有136年的历史。最初为河北省冀县李成堂所办的中和福分号,后由沈阳籍人关树勋主办,并邀请了外地精通茶道的赵峻清兼任经理。中和福茶庄地处中街路北,为仿古式两层各三间的楼房,古朴典雅,玲珑端秀。门首正中的上方有“中和福茶庄”五个大字牌匾为关东著名书法家,太清宫道长葛月潭的亲笔隶书墨迹。楼顶端两侧有两座绿色顶帽的凉亭,为专供品茗观景之地。翻新后的中和福虽被“沈阳春天”夹杂并面目全非,但仍保持着独立门脸,也算是不幸之幸……

由于中和福经营有方,赢利颇丰,声誉远扬,茶叶远销全国各地及周边一些国家,被人们赞誉为“东北第一茶庄”。

感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专业摄影照片!大家一起点赞

原文链接:https://www.xuanmeishe.net/guide/1134/,转载请注明出处。